【常德百件事之十四】常德定策处 西南焕新天
来源: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:吴思奇 时间:2025-07-17 09:35:09
编者按:说起咱常德,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,烟火气十足。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。今天,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,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、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。
1949年的秋天,沅水两岸的芦苇刚泛出白霜,常德城里就来了好多穿军装的队伍。老百姓起初有些慌,后来见战士们露宿街头不进民房,还帮着挑水扫院子,渐渐放下心来。没过几天,有人说刘伯承、邓小平两位首长也到了,就住在城里的民众戏院附近。
▲1949年11月,刘伯承、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从长沙赴常德途中,停留在铁山渡口。
▲1949年10月16日,驻常德第四野战军第47军举行了二野来常德欢迎大会。
▲1949年11月8日,刘、邓首长为感谢常德人民的盛情,临时决定冒雨打伞步行,向群众招手致意。
那天清晨,戏院门口贴出大红布告,说要成立中共中央西南局。邓小平站在戏台上讲话,声音洪亮得能传到街尾:“咱们不光要打仗解放西南,更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。”台下的人攥着拳头鼓掌,有人把藏了许久的粮食扛出来,说要给大军当干粮。
▲召开二野“前指”、3兵团、西南服务团的常德党、政、军负责干部参加的大会,进行入川动员。
▲1949年10月16日,湖南省常德市回民同胞向进军西南的解放军二野某部献牛、献羊。
▲1949年10月常德人民支援刘邓大军送粮食经过湖港。
接下来的日子,常德成了大忙地方。刘伯承在指挥部里对着地图圈圈画画,邓小平总到街上和商贩聊天,问他们米价菜价。有回见挑夫们踩烂了石板路,当即让人组织石匠修补,说“路通了,好日子才能来”。没过多久,大军就沿着修好的路往四川去了,临走时,好多人揣着常德老乡给的熟鸡蛋,眼里含着泪挥手。
▲刘、邓为首的二野指挥机关设在白云中学(现为市老年病医院)。
▲1949年8月迎接解放大军来常德抢修公路情景。
▲11月28日,刘、邓首长率二野前线指挥所离开常德,沿川黔公路经湘西向重庆方向转移。
西南解放后,当年在常德定下的法子真用上了。先是修铁路,十万民工跟着解放军抡锄头,把成渝铁路的铁轨一段段铺起来,火车开起来那天,沿线百姓放了一整夜鞭炮。农村里更热闹,工作队带着账本挨家挨户算土地,佃农们分到田契时,有的当场就跪在地里哭了。
常德自己也变了样。从前城里就几家小作坊,后来建起了烟厂、米厂,烟囱一天天多起来。孩子们不再光脚跑,都背着书包去新盖的学堂,老师教他们念“新中国”。街角的老郎中铺子旁,新来了穿白大褂的医生,给人打针不要钱。
如今沅水边的老城墙还留着一段,墙根下下棋的老人常给年轻人讲:“当年刘邓大军在这儿喝了一碗沅江水,就定下了西南的好日子。你看现在这桥这楼,都是从那会儿的念想里长出来的。”
相关信息:
频道推荐
【常德古今风华之二十】蔡晴川:热血男儿,为国捐躯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十九】九五年的桥南,藏着常德人的烟火江湖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十九】戴季韬:从湘西热土走出的抗日硬骨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十八】黄鳌:从战火中走来的热血英雄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十八】沅水汤汤四十载:一座桥、两条路与常德城的蝶变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十七】那年,常德城里来了个“大衙门”——1969年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十七】郑洞国:不畏强敌的抗日铁汉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十六】德山脚下的那炉火 常德钢铁厂的短暂岁月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十六】刘泽远:烽火中的热血,腥风血雨中的雷霆反击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十五】荆江铁壁:常德军民铸就的治水丰碑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十五】余程万:常德城头的铁血将军,用生命守护家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