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德百件事之二十】常德斗姆湖机场 银燕破晓越武陵
来源: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:吴思奇 时间:2025-07-31 08:33:32
编者按:说起咱常德,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,烟火气十足。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。今天,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,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、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。
1997年寒冬,常德斗姆湖机场。一架银白色的南方航空波音737(注册号B-2921)沐浴在冬阳下,与远方的武陵山脉默默相对。它即将开启常德直飞深圳的首航。
这座机场1958年建成,1991年因老旧停飞,五年后改扩建复航。而1997年这条“深常航线”,是它复航后首条跨省商业航线,被《常德日报》誉为“湘西北架起的第一道空中桥梁”。
机场虽未开放,栅栏外却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市民。骑车的、挎菜篮子的,踮脚张望,议论纷纷:“快看那大铁家伙!飞起来比火车快多了!”,“去深圳再不用转车折腾几十个钟头了!”
这份期盼,源于当时的出行艰难。去长沙,319国道颠簸6小时,雨雪常封山;坐火车去深圳,转车耗时超30小时。而这架飞机,90分钟就能把人从沅江畔送到南海边。省交通厅视其为“打通区域经济血脉的关键一步”。
首航班机载着76人升空。近半是常德籍的深圳打工者。680元的机票抵普通工人俩月工资,仍一票难求。同机的还有12名政府工作人员,肩负着赴深考察招商的任务。地方报纸称此为“常德借蓝天,打开面向南方的新窗口”。
那时的机场,航站楼仅3000平米,值机手写,行李靠人力叉车。但它的历史分量十足——它终结了湘西没有定期民航的历史,让常德成为湘西北首座有机场的城市。
如今,这里已更名“桃花源机场”,航站楼宽敞(2.1万平米),跑道延伸(2600米),航线通达全国20多城。档案室里,首航印记犹存:泛黄的舱单上写着“工人”、“商人”、“干部”;调度日志里记录着机长沉稳的报告:“航线天气良好,着陆平稳。”
回望1997,这不仅是一次通航,更冲破了“湘西山高路远”的千年心锁。它为常德乃至湘西后来的开放与发展,铺下了一条至关重要的“天路”。当航班掠过沅江平原降落,舷窗外闪过的,是一段从深锁山门到拥抱蓝天的壮阔航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