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
产业报国的硬核答卷——记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李新罗

来源:常德市企业联合会/常德市企业家协会 责任编辑:邓婷昀 时间:2025-10-20 15:07:14

在常德经开区,有这样一位吃得苦、霸得蛮、耐得烦的“硬核”人物:他十七年如一日,执着坚守践行产业报国理想,书写了从黄土地迈向科创板上市的传奇故事,带领企业在中国高端钛材产业版图上刻下湖南坐标。他,就是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金天钛业)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李新罗。

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金天钛业)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李新罗

湖南钛材加工零的突破

走进金天钛业,抬眼可见醒目的股票代码688750。2008年,当李新罗带着30人的团队站在常德经开区这片荒芜的黄土地上时,没人能想到,这里会诞生一家驰骋高端钛材领域的科创板上市企业。

钛是什么?一种战略性金属,在地层中占比达千分之六,具有轻量化、强度高、耐腐蚀等特点。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,钛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小到人体骨骼、牙齿,大到飞机、舰船、核电站,钛的身影随处可见。

将视线拉回到2006年,彼时的湖南能源集团(原湘投集团)作为湖南省重要的国有投资平台,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助跑湖南工业化,服务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,前瞻布局,将目标瞄准钛产业。为推动湖南钛材加工领域“破冰”,湖南能源集团在湖南布局首个高端钛及钛合金产业,金天钛业在常德应势而生。2008年,李新罗带着20年有色行业淬炼出的实战经验,毅然放弃湖南华菱安置机会,不给自己留后路,以市场化聘任方式从岳麓山下来到柳叶湖畔,在一片黄土地上开启推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钛产业发展的创业征程。

李新罗深知,转型做钛合金材料会很艰难!纵观全国,钛产业相关企业要么分布在钛铁矿资源丰富的区域,要么分布在具有能源优势的区域,要么分布在国家战略布局的区域,在既无钛资源、又无钛产业的中部湖南,想要在高端钛材领域敲开一扇门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李新罗不仅敢想,而且敢干。他暗下决心,“既然选择了,就没有退路。想在钛行业‘半路杀出’,不能走常规路,要干就干高端赛道!”而高端钛材的市场份额几乎被宝钛股份、西部超导等少数“玩家”占据。

金天钛业前身是生产空气及水处理净化消毒设备,跨行到钛行业时技术储备、资源积累几乎为零,要在门槛高、投入大、周期长、见效慢的高端钛材赛道开疆扩土难如登天。其实,金天钛业刚开始上马钛项目时,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,“没有5到8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,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迈入高端装备领域的门槛!”行业质疑声犹在耳畔。身处逆境,为何还要坚持?在李新罗看来,进入这个赛道是为了响应国家战略需求,我们义无反顾、不讲条件。这或许就是“吃得苦、耐得烦、霸得蛮”的湖南“钛”度。

怎么在湖南无中生有干出钛合金?李新罗说,我们本来就起步晚,仅有情怀和理想还不够,更没有捷径可走,必须依靠脚踏实地的苦干和巧干。顶着无人才、无技术、无地域优势的压力,他充分发挥湖南人“敢为天下先”“吃得苦霸得蛮”的实干作风,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,启动项目建设。2009年生产第一根钛铸锭、2010年生产第一块板坯、2011年生产第一根大规格棒材……在湖南常德相继生产出第一根钛铸锭、第一块板坯、第一根大规格棒材的时候,全体创业者为之振奋。

在金天钛业有很多和公司“同龄”的老员工,在他们印象里,“只要李总不出差,一定是到办公室最早、离开办公室最晚的那一个”。李新罗从金天钛业成立起就坚持亲自跑市场,忙起来时多个城市连轴转。有一次因为一个型号任务需要,头天晚上飞到沈阳,第二天早晨回到北京,第三天又飞到武汉,从武汉忙完以后凌晨5点才返回北京。熟悉李新罗的人都知道,腰痛顽疾伴随他多年,严重时甚至直不起腰,经常有人问他这样累值不值得,他说,如果把金天钛业比作一个大家庭,作为“家长”我要带好头,给大家信心,和团队一起拼搏实干,虽然“钛”难干,但是能为国家战略服务,“钛”很值!

“湘”字号钛材进入国家队

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,金天钛业的高端之路不是简单的靠投资和时间积累实现的,靠的是最核心的“绝技”---技术创新。在金天钛业,无论大会小会,李新罗一再强调,技术为王,得技术即得市场,创新的过程不管有多难,我们都必须咬牙坚持。

创业之初,金天钛业就遇到了第一道坎---没有高端装备用钛材生产资质。打个比方,按照当时政策,要资质必须拿高端装备用钛材申报,但要生产高端装备用钛材就得有资质。这就像一道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的题,基本无解。李新罗为此折腾了两年,毫无头绪,但他不服输,带领金天钛业自下而上寻找“解题思路”。此时,金天钛业上级公司金天科技集团通过“产投融合”模式,投资一家上市军工企业,帮助金天钛业赢得了一个机会---攻克一款发动机叶片材料“卡脖子”技术。当时,这个材料国内没有哪家企业能干出来,团队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完不成的活。但为了解决资质问题,李新罗没有打退堂鼓,力排众议说服团队其他人,“如果这个骨头不啃,人家哪有肉给我们吃的道理,必须要咬紧牙关干出来!”他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。

“知道行路难,不料如此之难!”上到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,下到基层员工,都发出如此感慨。疾风知劲草,烈火炼真金。李新罗以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决心和勇气,带领团队用两年时间攻克技术瓶颈,成就了这款钛合金产品首次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,也因此解决了高端装备用钛材生产资质的问题。

2012年,李新罗前瞻布局,组建技术团队开始探索研制飞机起落架制作材料TC18钛合金,誓要啃下这块号称当时行业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这块骨头有多硬?举个例子,一个不太起眼的“黑斑”问题,让研发团队头疼了近一年。而这,也是困扰行业的共性难题,国内几个大厂都束手无策。黑斑是由于材料组织不均匀或成分偏析引起的,黑斑的存在,容易导致产品产生微裂纹,埋下断裂的隐患。若不克服黑斑难题,制备的飞机起落架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发生断裂,进而引发航空事故。“祛斑”,势在必行!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,金天钛业与中科院金属所,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,投入上千万研发资金。为优化锻造工艺,团队长期在温度超过40℃的车间工作,紧盯锻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参数,反复研究实验。仅仅一个微观成分分析,就测试了超过230个样品。历经270多个日夜不懈攻关,金天钛业率先在行业内找到了TC18“祛斑”的正确解锁方式。从探索研制,到攻克技术瓶颈,再到材料认证,最终应用,8年鏖战,金天钛业研制出的高强高韧TC18钛合金,率先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,解决了国家重大型号装备急需的钛合金材料。凭此技术,金天钛业TC18钛合金市场占有率持续快速增长。经此一役,金天钛业一举在航空航天领域正式站稳脚跟!

有了一定积累,该要“弯道超车”了!李新罗深刻分析市场形势,抢抓行业先机,带领金天钛业奋起追赶,努力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。2017年,集团将一个零部件项目交给金天钛业,此时离交付只剩下6个月的时间。时间紧迫,唯有日夜奋战!他亲自挂帅,组建攻关团队,利用前期积累的技术经验,顺利在规定时限内实现交付。经过一年的试行,最终结果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。自此,金天钛业完成了由材料向零部件转型的重大转变!

金天钛业类似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,这些年,李新罗始终把创新作为行动准则,把建设创新平台作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,把国家重大型号装备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现实追求,坚持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战略、行业技术趋势、市场需求相衔接,聚焦战略性、创新性高端钛合金产品研制。在他的大力推动下,金天钛业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多个核心牌号钛合金棒材、锻坯产品为我国航空航天、海洋装备等“国之重器”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撑,其中多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。建成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湖南省高端装备特种钛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、省级创新研发平台。获得各类专利70余项,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,起草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近20项;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掌握了高强高韧钛合金、中强高韧钛合金等关键制备技术,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奖项。目前,金天钛业拥有博士9名,中、高级职称90余人,其中科研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14%,团队平均年龄32周岁。

“我们用1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对手20年、30年甚至40年的路,在行业内从跟跑、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直至实现‘弯道超车’。”李新罗回忆创业过往时感慨。如今,以金天钛业为代表的湖南钛材加工在全国有了一席之地,并在部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,稳居中国高端钛材“第一方阵”。

拥抱资本市场蓝海

现实生活中,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人,不一定是才华出众的人,而是能抓住每次机会全力以赴的人。正如李新罗所说,“不能把握机会是罪人,丧失机会是庸人”。在他身上,企业家的特质尤其明显,他善于以改革破局,抓住一切机会,并努力为之奋斗,让机会终成回报。

所谓“一代材料,一代装备;一代装备,一代工艺”,高端装备用钛合金材料从研制成熟到量产周期很漫长,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资质认证和型号验证,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将难以为继。在前期的高投资仍未释放可观收益的情况下,金天钛业一度陷入资金紧张、负债率高的困境,经营压力非常之大。为了维持企业资金周转,那几年,他起码一半时间在跑银行,但企业自身“造血”功能不够,只能不断拆东墙补西墙,几乎每天都要还贷,压力最大时年度财务资金缺口达8000多万元。初期资金有限的情况下,要确保研发投入的强度,对金天钛业来说是很重的包袱;但如果不背这个“包袱”,金天钛业很难看到前途和希望。面对这个两难局面,李新罗知道,开工没有回头箭,这条路不管有多难都必须走下去,他提出“引战-股改-上市”三步走发展战略,决定“内外求索蹚出路”。

危困之时,李新罗向外寻求支持,获得湖南能源集团果断出手增资,并在湖南能源集团的牵线搭桥下,引来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资本共同相助。得益于国有资本的支撑,金天钛业于逆境脱线,产业结构、研发体系、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,也因此得以进入国家大基金的视野,成为全国800多个优选项目中首投的3个项目之一。有了“国”字号基金加持,金天钛业经营困局基本破解。2019年,金天钛业扭亏为盈,代表着金天钛业熬过了经营“寒冬”,正式步入发展的“快车道”。为了提速上市进程,李新罗大刀阔斧向内改革,通过“引资本”促进“转机制”,激活企业内生动力。2022年6月,金天钛业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。

国有资本作后盾,高端人才为底气。借助良好的市场机遇和战投引进,历经五年,在李新罗的直接推动下,金天钛业的股权结构实现重大改变,由一股独大变成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,同时对标上市企业形成了一套符合监管要求的管理体系。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,金天钛业于2024年11月20日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并进入资本市场,成为2024年湖南省唯一一家登陆科创板和A股的上市企业,入列科创板湘股阵营第17家公司,到如今发展成为市值超百亿元的中国高端钛材加工上市企业。

上市之后,经常有人问李新罗,有了在股市募集的资金以及各级资源的帮助,压力是不是小了很多?在他看来,上市之后压力不仅没减小,反而更大了。

欲戴皇冠,必承其重。虽说上市之后,资金、资源有了,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,但金天钛业所受关注度更高,被寄予的希望更大,要创造价值、回报股民的压力更大了。李新罗深谙企业发展之道,他清醒认识到,上市并不意味着可以歇歇脚了,不能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式发展,这只是新的起点,未来的路还很长,必须脚步不歇,奋斗不止,加快发展速度和步伐,创造更多更大价值。

怀凌云之志,赴深蓝之约。他将上市前的创业历程总结为“一次创业”,站在新的起点,他用实际行动演绎“脚步不歇,奋斗不止”的实干姿态,提出在上市的加持下,奋力推进公司“二次创业”新征程,让“湘字号”钛材在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挥更大作用,为我国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!

简介:李新罗,男,汉族,1967年7月生,湖南湘阴人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高级经济师。现任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,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,中国航空学会理事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理事,常德市工商联副主席,常德市企业联合会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,常德经开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。他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会优秀工作者,湖南省劳动模范,常德市五一劳动奖章、十佳优秀企业家,常德经开区明星企业家等荣誉称号,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(文/王昭君)

[责任编辑:邓婷昀] 标签:产业报国 硬核答卷 湖南湘投金天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新罗 民生在线关注
台立场,仅供读者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我们分享此文出于"关注民生,服务社会"传播正能量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,谢谢。
义祥红木
发宅乡墅
昊宇门窗
美年大健康
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
松果装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