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一】2008年常德基建投资的破局之路 五个问题一眼看清
来源: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:吴思奇 时间:2025-09-19 09:07:12
编者按:说起咱常德,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,烟火气十足。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。今天,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,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、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。
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,全国经济都有点“感冒”。这时候国家拿出四万亿“救市钱”,重点支持修桥铺路。常德抓住这个机会,大搞基础设施建设,靠修马路拉动经济。当年常德GDP就第一次冲破千亿大关,达到1049.7亿元,比头一年涨了13.2%,在危机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
一、为什么常德要在这时候大修马路?
答:当时外面生意不好做,要靠国内投资拉动增长。常德市政府明确提出要“多投钱、上大项目、促发展”,计划全年在修路盖楼这些事上投395亿元,光重点工程就投超140亿元。
二、钱从哪里来?
答:找银行贷款、财政拨款,当年前10个月银行就多放了超百亿贷款,给基建项目撑腰。
三、常德重点修了哪些路?
答:常德大道从2009年开始扩建,修了4年,全长14公里,宽70米,把江北城区和西城区连了起来,是省内第一条带地下管道通道和快速公交道的主干道。金丹路一期2009年开工,北接常德大道,南到竹叶路,和沅江西大桥一起修,给西城区搭起了发展骨架,让江南江北来往更方便。
四、修路对经济有什么好处?
答: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工地多了,建材卖得火了。2008年常德工厂生意变好,产值涨了17.3%,机械电子类厂子一年卖了超100亿,比上年涨42%。三一重工还砸15亿来建平地机厂,老百姓逛街购物花的钱也涨了13.9%,投资、建厂、消费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五、这些路对常德长远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?
答:城市地盘明显变大了,2008到2012年,市区从66平方公里扩到80平方公里,四个常德人中就有一个住城里。交通方便了,投资环境变好,常德开发区2010年升级成“国家级”。这些主干道就像城市的大动脉,为后来发展产业、扩大城市规模打下了好基础。
从应急修路到长远规划,常德大道、金丹路的延伸见证了城市成长。搞基建不仅帮常德扛过了危机,更铺好了发展的路,这恰好说明了“要致富先修路”的道理。
相关信息:
频道推荐
【常德百件事之四十一】2008年常德基建投资的破局之路 五个问题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一】常德人常去的屈原公园:藏着诗意与生活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四十】湖南中烟常德基地是怎样赋能常德发展的?关键影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三十九】2003的诗词之约藏在常德诗墙的烟火里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四十】常德穿紫河:从“捂鼻走”到“打卡地”,到底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三十九】乾明寺:一座寺,藏着多少故事?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三十八】常德一中2002年评上“省级示范”:从百年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三十七】常德师范学院更名湖南文理学院:七个核心问题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三十八】孤峰塔:历史的守望与现代的风姿
- ·【常德百件事之三十六】1970年常德电力网 终结煤油灯时代的乡村
- ·【常德古今风华之三十七】笔架城:触摸斑驳城墙,聆听时光里的老城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