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
【常德百件事之三十九】2003的诗词之约藏在常德诗墙的烟火里

来源: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:吴思奇 时间:2025-09-16 09:13:46

编者按:说起咱常德,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,烟火气十足。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。今天,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,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、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。

2003年9月19日,芷园宾馆内掌声雷动,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郑重宣布授予常德市“中华诗词之市”称号,这座沅江畔的古城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。当牌匾揭开的瞬间,窗外沅江的涛声仿佛也化作了千年诗词的吟诵,为这场文化盛典奏响天然的乐章。

一、常德为何能成首个“诗词之市”?

答:源于深厚文化积淀与扎实诗教实践。自古是诗词重镇(屈原、李白杜甫等曾题咏);1985年成立武陵诗社,构建覆盖城乡的诗词组织网;大中小学普及诗教(澧县一中为全国首批诗教先进单位),汉寿县2002年先成“诗词之乡”;耗时十年建成的常德诗墙(刻1530首诗词、1700余幅书法),是申报关键砝码。

二、授牌仪式有哪些特殊背景?

答:仪式是首届“中国?常德诗人节”高光环节,18日诗人节已在老体育广场开幕,200多名全国诗人见证;当时广东、福建等经济发达城市同步申报,常德作为内陆城市经考察脱颖而出;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袁第锐即兴赋诗“华夏开宗第一章,千秋谁与竞芬芳”,凸显荣誉开创性。

三、授牌当天有哪些关键细节?

答:孙轶青赞常德诗墙是“特大露天诗报”“艺术长廊”,称其开创当代碑林文化先河;时任市长陈君文提及“常德人用十年回应‘缺文化’质疑”;此前一天的诗人节开幕式吸引5万市民参与,诗词声与沅江涛声交织。

四、获“诗词之市”对常德有何深远影响?

答:成常德文化发展加速器:后续连年办诗人节,诗墙管理处年均办数十场公益活动(“讲解+歌曲演唱”获评省级社科普及优秀案例);至2023年,常德有56个诗词相关荣誉单位(14个“中华诗词之乡”、8个全国诗教先进单位),诗社超百个、会员14850人;诗词融入城市日常,诗墙成常德人精神家园。

五、该称号有怎样的全国意义?

答:为全国诗词文化建设提供范本:证明文化软实力不靠经济指标,关键在群众基础与创新;“防洪大堤改诗墙”的“常德模式”(外抗洪水、内御时光)、“诗词进机关/校园/农村”的“三进”经验,被中华诗词学会推广;朱镕基赞诗墙“与西安碑林一样,价值随时间提升”,肯定其守护文化根脉的意义。

[责任编辑:吴思奇] 标签:常德百件事 2003年 中华诗词之乡 常德诗墙 常德 民生在线
声明:欢迎转载,但务必标明出处“民生在线”和作者姓名。如若违反,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投稿请发送至邮箱:416372203@qq.com
义祥红木
发宅乡墅
昊宇门窗
美年大健康
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
松果装饰